【新聞】繼《大聖歸來》之後最值得一看的國產動畫--大聖飛天,潛龍在淵
![]()
三個月之前,《大聖歸來》一飛沖天,很多人在大聖火紅的披風在空中飛舞的時候熱淚盈眶。
這才是我熟悉的大聖!”“大聖你終於回來了!”掌聲,笑聲,歡呼聲,此起彼伏。
三個月後,那些看完《龍在哪裡?》點映的人也久久不願離開影院,
然而熱烈的掌聲遲疑了很久才爆發出來,卻經久不息——人們還在捕捉那些記憶中的碎片,那些曾經的童年回憶,映射進他們腦海,擦去塵土,重新鮮活起來。
遙相望
一位朋友在看完電影之後,寫下了如下的評價:
“中國的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在我看來一直是個悲哀,幾千年的文化,浩如煙海的傳說故事和美好篇章,卻從來沒有人在當代價值體系中加以探索發掘,使之變成真正深入人心的有一定高度和深度藝術的作品,從而聽任從十億受眾長年累月拜倒在日本歐美的旗下。十二生肖這樣的親切生動的題材,根植於我們千年的本土文化,融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,有著幾乎無限的創作空間。可是太多的人們寧願跟隨流行市場去反復咀嚼塗抹外來文化商品,寧願做越來越淺薄的速食搬運工和消費者,也不願低頭深耕腳下這樣的堅實豐饒的土地……”
私以為,有這樣的評價出現,這部電影已經成功了一半。
塑造和重啟一種文化,是一項浩大的工程,浩大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工作交織後,你看到的只是發散出的余溫。開發、拍攝、製作、宣傳、發行,等等工作全部做到非常出色,你才能勉強看到一些激動人心的成果;而如果電影本身能讓人深深思考那些關於文化的問題,啟迪了他們探索的欲望,這部電影也可稱之為偉大。
做到了這一點的,除了《大聖歸來》,也就是《龍在哪裡?》了。然而兩部片並非繼承的關係,也不是競爭的關係,仿佛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,因為對傳統文化的仰慕而聯繫在一起,但也僅此而已。《龍在哪裡?》更像是電影裡那條剛剛睡醒的巨龍發出低沉的吼聲,讓你浮躁的心安定下來,相信從這一刻開始,一切都會好起來。
龍醒了,很快,潛龍將躍於淵,與大聖遙遙對望。
聞鳳鳴
看過電影的人應該會知道,電影中最關鍵的人物,不是失蹤的龍,也不是尋龍的小珍和生肖動物們,而是鳳。她也不是生肖之一,然而在所有動物都希望生肖重選而獲利的時候,再次涅槃的她毅然站在十二生肖的一邊,再加上之前她任勞任怨的代勞五百年,看上去和她驚世駭俗的美麗並不相襯。如果胡陞忠導演願意,他完全可以將鳳描寫成一個工於心計的反派,在最後實現驚天反轉,但他沒有這麼拍。為什麼?
其實很簡單。從古到今,不止一次有人提出,齊天大聖孫悟空其實是個腹黑狠辣的角色,他只是屈服於唐僧的緊箍咒之下,從未真心想上西天取經。然而這樣的人,他們也已經淹沒在歷史的浪潮之中。胡陞忠導演恪守的一條底線,就是絕不為提高市場熱度,去隨便踐踏傳統文化。《大聖歸來》被熱捧,是因為大聖完全符合國人熟知的那個形象,忠義、勇敢、神武,而不是因為導演為了尋求所謂“突破”而亂加改編;《龍在哪裡》也是這樣,十二生肖是人類的守護神,鳳是美麗、智慧和正義的化身,也許西方人可以放任他們的想像力去對中國文化做獨特的解讀,但《龍在哪裡?》這部電影是絕對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文化,而不會去做那種為了博眼球而動輒亂改的殺雞取卵的舉動。
鳳鳴岐山,德昌仁廣,若你真是鳳凰初試啼聲,天下誰人不識君?
樂天下
這些日子,大概大家都聽說,這部電影,已經衍生成為大型的全民節日活動,叫“生肖歡樂節”,十幾個城市一起歡慶,場面蔚為壯觀。
無論導演胡陞忠的初心如何,現在他的確用自己生命中最黃金的十年,為自己的中國文化復興夢題上了一筆濃墨。為了這個目的,他沒日沒夜地泡在工作室裡,為了影片的品質一改再改,不惜大耗成本去按照好萊塢的流程去製作動畫電影。這一點他和他在夢工廠的前同事,《捉妖記》的導演許誠毅非常像,許誠毅為了鏡頭補拍可以電影延期,再擲出幾千萬的成本,都是為了讓觀眾看一部最好的作品;而胡陞忠在遇見德稻之前,胸懷好萊塢最先進的技術和製作流程歸國,卻沒能遇到一個更有眼光和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。
人人都會喊振興中國動畫,卻並不是人人都能兼具運氣、創意和堅韌。這部電影就是最好的代言:達則兼濟天下,讓全球華人團結一心,共用快樂,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電影的意義。
總的來說,《龍在哪裡?》是先驅,是啟迪者,它和《大聖歸來》的成功將一起引導出人們對於動漫產業,尤其是對於動畫電影產業進一步的感悟:不要怕做夢,不要怕做一場大夢,也不要怕做一場守正出奇的中國夢。